先坦白说金财顺,这个同学的硬件真不算能打的那种:
双非一本的网络与新媒体专业
均分 82,雅思 6.5(单项刚够 6)
实习是两段新媒体运营(一个 MCN 一个本地融媒体),课程项目也就用 Python 做过简单的社交数据分析
但!重点来了!我们扒经历的时候发现两个绝绝子的点:本科专业和 “数码媒体” 简直是天作之合金财顺,而且实习里偷偷攒了超多 AI 工具在媒体场景里的用法 —— 这不就正好戳中浸会这个专业的喜好了吗!
跟你们说文书是怎么改头换面的!
第一招:把本科和实践拧成一股绳
很多人写文书总把上课和实习分开说,其实这同学的优势就在于 “网新 + 实践” 天然能接上 AI 与媒体啊!
展开剩余64%我们特意写了《数据新闻》课让他 get 到 “AI 不只是工具,是能改传播规则的狠角色”;
那个 Python 分析数据的小项目金财顺,哪怕技术不深,也写出了 “原来 AI 能这么帮媒体做研究” 的恍然大悟感;
实习里用智能剪辑软件、语义分析工具的细节全写上了,比如 “用 AI 搞短视频脚本框架,效率直接提了 30%”—— 用真事儿证明不是空谈!
第二招:对着专业 “定制” 学术兴趣
港校最烦模板化文书了!我们翻遍了浸会这个专业的课表和教授论文,硬生生搭了个逻辑链:
从实习里发现的 “算法推荐搞出信息茧房” 现象入手,引出对 “AI 在媒体里的伦理底线” 的思考;
还提了浸会教授关于 “数字叙事和 AI 生成内容” 的论文,说想研究 “怎么用 AI 让非虚构写作更打动人,又不丢了创作者自己的想法”;
最后明明白白说选浸会的原因:这里的课既有 AI 工具实操,又有媒体伦理讨论,正好能补自己技术上的短板,以后想搞智能媒体产品策划 —— 目标清清楚楚!
第三招:不藏着掖着双非身份,反而写成加分项
结尾那段我真的要夸!“虽然本科不是顶尖院校,但网新专业的交叉培养,让我能在实践里摸透技术和传播怎么捏到一起 —— 这跟浸会‘理论 + 应用’的路子简直一模一样!我知道自己 AI 基础差点,所以更想在浸会好好学机器学习、数据可视化,做个懂技术的传媒人”—— 这种坦诚又上进的调调,招生官看了能不爱吗!
真心劝双非的宝子们:别死磕硬件!找对细分方向比挤热门专业靠谱多了;实习别只列头衔,写清楚用了啥工具、解决了啥问题、有啥数据结果;花点时间研究目标专业的课程和教授,文书里说点 “内行话”,比喊一百句 “我很感兴趣” 有用!
港校申请真不是只看背景,尤其传媒这种专业,有时候 “合适” 比 “优秀” 管用多了。硬件一般的话,就把自己的经历和专业需求绑得死死的 —— 你看,双非也能逆袭啊!
冲就完事儿了金财顺,下一个拿 offer 的就是你!
发布于:广东省一鼎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